北京 2013-05-13(中國商業電訊)-- “上班早一點、抱怨少一點、吃虧多一點、學習記一點、創新實一點、溝通久一點。” ——就業階段,迅速被團隊尊重的“六個一”;
水泥板、擋風板、睡地板”——創業階段,老板的“三個板”;
“學生學知識中,養習慣提能力”——學生時代重在培養習慣;
“無時無刻都在想如何幫到更多人,是很‘自思’的愛,這種愛讓團隊快速成功、長久成功!”——把“愛”做成習慣,想不成功都難! ——以上是智新超越教育首席架構師耿軍的名言!
他24歲就成為國企中層干部,27歲下海創業,第一次創業賠得身無分文,沒錢給孩子看病;第二次創業千萬身家,風光無限;第三次創業賠光了所有的錢,負債百萬;這一次他創立“智新超越”找到了真正要為之終生奮斗的事業……
從老板降級成普通員工
耿軍最初在河陽集團工作,不甘平庸的他24歲便成為最年輕的中層干部。此時,工廠進行改革試驗,準備把其中一個車間承包出去,耿軍毫不猶豫抓住這次機會,果斷承包下來。由于他年少氣盛,加之對當時產品的誤判,第一次創業性質的工作宣告失敗。
之后,耿軍降為普通員工。心理的落差,驅使他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在耿軍的意識里,經歷失敗必須重新站起來,這種執著的性格,也是他今后創立智新超越的內生力量。
第一階段——成功因素:勤奮,盡心盡力;失敗因素:心高氣盛;愛的層級:自己。
無錢給女兒看病,曾想輕生
1997年,耿軍在電視上看到王小丫的《供求熱線》節目,介紹“動態畫”覺得是個商機,決定停薪留職下海創業,籌借了3萬元錢,做起了“動態畫”的生意。但是沒有市場,根本賣不掉。當時他去外地推銷產品都是住三塊錢的旅館,火車票錢都是媳婦借的。“創業時連女兒滿月酒的錢都花了”。
一個冬天的雪夜,女兒高燒肺炎,兜里連300元看病錢都沒有。那天晚上,他走到了河邊,突然萌生了輕生的念頭,但是依稀聽到內心有個聲音說:你的努力會有回報的。想起家人,放棄輕生的念頭,跌跌撞撞回到家中,幾乎是用頭撞開了門,倒在床上默默流淚。
第二階段——失敗因素:盲目跟風,創業,僅有熱情是不夠的;愛的層級:家庭。
自己發明了項目,兩年賺2000多萬
2000年,耿軍接到親戚的電話,要他去長沙幫忙做生意,他帶著兩幅動態畫,踏上了去長沙的火車,結果一下車,就發現手機丟了。去了親戚那才發現,根本不是做生意而是在做傳銷。走投無路的耿軍突發奇想,何不發明一個“防盜手機套”,小偷打開就可以報警。他找到做無線電通訊的親戚,用了一個月時間研發,成功做出了“防盜手機套”,并申請了專利。
產品研發成功后,為了打開銷量,耿軍在雜志上發表了《手機丟失后的商機》獲得36元稿費,引起很大反響,訂單源源不斷的涌來,當時團隊的兩部電話,每天100多個訂購的電話,一個手機套賣200多元,生意火的不得了。
公司員工父母有病,孩子上學,家里蓋房,公司都有補助,當時的十幾個員工都給蓋了房子。耿軍出差給母親買東西,員工的母親都有。當時剛流行保暖內衣,員工每人發一套。因為業績好,企業經營迅速,移動公司去考察企業制度和文化。后來去廣州為了安排員工家屬就業,還開了飯店。
團隊不離不棄的真正原因:把愛做成習慣時就成功了,這是團隊十人跟隨十年以上的秘密。
第三次創業,賠掉了這兩千多萬
2005年,正是耿軍最輝煌的時候,幾千萬的身家,兒女雙全,蓋了別墅,他想過提前退休,過了5天的退休生活后,他決定樹立一個新的目標。擴大業務,于是在朋友的介紹下去了廣州“白云皮具城”尋找新的項目。
當時廣東地區“飛車黨”搶包現象很嚴重,耿軍來到深圳的第一天就看見一個漂亮女孩被騎著摩托車的搶了包,女孩去追,卻被后邊駛過來的車撞飛了。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耿軍決定研發一款防搶防盜包。在深圳保安,研發時間用了一年,申請了專利,產品準備上市撈金,卻低估了中國山寨的能力。這款防盜包被各種山寨,各種打官司,同行業間的惡意競爭,甚至賣出了3.98元一個包的價格。2006年-2007年,耿軍一直堅持這個項目,他花光了所有之前創業積累的財富,只能去借貸,開始負債。
這次事件之后,他總結出一個字“撤”,在沖不出去的時候,要停下來想一想。他去借錢,準備給員工發遣散費,根據工作年限,從6000-2萬元。但是員工卻沒有離開的。要跟老板共患難。
第三階段——成功因素:小聰明—— 借勢借力 ;失敗因素:盲目擴張 不聚焦;愛的層級:團隊
負債200萬,考察半年,決定做“教育培訓”
結束了“防搶防盜包”的生意,負債200多萬的耿軍停留了半年時間,他考察了很多項目,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200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廈門接到一個傳單,是一個關于“記憶力”的講座。在講座現場,他被超強記憶力吸引了。于是偽裝成家長去咨詢,發現單靠記憶力不能夠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但中小學生培訓市場讓他發現了“新大陸”,因學習壓力大而造成26.2%的學生有自殺傾向,深深地刺痛了他。抗挫折性差、學習沒興趣、學習沒方法、習慣難養成、網癮、不懂得感恩等問題“折磨”著廣大學生和家長。耿軍拜訪了國內各知教育專家,并組織十余名專業老師到各機構學習,期間得到清華大學新生導引師將新官、清華外文系教授蔣隆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倪維斗、養成式教育專家關鴻羽教授等二十余名業內專家的鼎力支持。特別是在研發和實踐智新超越的教育體系過程中,原團隊十個人的孩子和家庭因這個“好習慣養成體系”而越來越優秀,最后這個超強凝聚力的團隊決定把“好習慣教育”作為終身事業。
智新超越課的獨特魅力
智新超越教育機構,被稱為快樂的好習慣播種營。以中小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為主,通過興趣激發、腦力開發、習慣養成三大體系課程,在不做一道題的情況下,幫助孩子成績提升、快樂成長。
智新超越研發出以“欲漁”理論為核心的好習慣養成體系,“授之以漁更要授之以欲”的思想打開了好習慣教育新的局面,讓全國萬名學子受益;
“欲漁”理論支撐下的好習慣養成體系,主要分為三個系統:興趣激發【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腦力開發【給予科學的學習方法】、習慣養成【數據量化跟進】。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為進入社會后的良好處事習慣打下堅實的基礎。
比如:“預習”是培養“做事有計劃”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是培養“專注更易成功”的習慣;“錯題本”是培養“有錯就改、進步更快”的習慣。
特別是我們的天籟之音課程,通過找到亮點,激發興趣,迅速讓孩子建立自信,解決好習慣養成中效果不明顯的問題。
在智新超越“天籟之音”課堂上,老師讓孩子們大談興趣。想當科學家的,他就講學好數學有多重要;想要環球旅行的,就說學好外語才會暢通無阻;對于愛看電視劇的,他就說語文好才能寫出引人入勝的劇本。接下來,他開始投其所好地教孩子們創新型思維的三大方法、大腦儲存英語單詞的十二種方法,思維導圖先進方法等紛紛上陣。
2012年,智新超越走進校園,主辦了118場教育主題的公益講座,在河南孟州育新小學、安徽阜陽成效中學、云南昆明重點小學等學校,開展了好習慣養成系列公益課,培養和影響數十余萬名學生和家長。
到2013年,智新超越教育成功開營39期,培訓學員2萬余名,其中獲得國家智優培訓師資格認證師資達300多余名,全國開設130家分校,形成由5名清華大學教授,20余名資深教育專家,50余名高級培訓師組成的凝聚力超強、敢于創新的師資隊伍。
耿軍回憶,智新超越從籌備到運營,從成長到壯大,已經五年了。之所以能夠發展壯大離不開穩定的產品研發體系、先進的市場運作體系和科學的運營管理模式,智新超越已經從中小學生好習慣研究實踐領域,擴展到大學生就業創業好習慣研究與實踐領域,耿軍堅信,從事好習慣養成教育將會給中國的孩子們帶來終生的財富,實現“我的夢——中國夢”的偉大理想。
第四階段——成功因素:智慧,積福積德;愛的層級:社會
未來的智新超越,耿軍充滿自信:將牢記“讓好習慣成為家庭快樂的源泉”這一神圣使命,不斷探索,不斷飛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