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來的垃圾場地改造而成的休閑場所。記者 李書軍 攝
長城網石家莊7月12日訊(記者 李書軍)7月12日,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剛下過雨,路面尚濕。行走在村里干凈的水泥路上,呼吸著濕潤的空氣,看著在街頭閑聊的村民臉上的幸福笑容,任誰都想不到這里在2016年曾經是深度貧困村,當時的村里全是泥土路,垃圾遍地,甚至出村路都爛得沒有樣子,就更別提村民的收入了。
“經過一年多的改造,這兒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改觀。只要是有兩戶人家以上的道路都修成了水泥路。村村通,戶戶通路面硬化基本實現。近期村里又下大力氣完成“三清一拆”,消除了連茅圈,修建了村民文化廣場,建起了公廁,設計建造了西城仔村標,對入村道路路肩進行硬化綠化,對村道路兩旁荒地進行了綠化美化,建設了小游園和文化廣場,修建了5個公共廁所,并建立了衛生管理制度。”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的第一書記蘇建輝一邊走一邊向記者細數著村子的變化。
已建好的晾曬廠。記者 李書軍 攝
石家莊市國稅局駐行唐縣上方鄉西城仔村工作隊從整治村容村貌入手,累計籌資124萬元硬化主干道2500米、小街道2000米,并對村委會、小學院落進行了硬化,還搭建了陽光棚,安裝太陽能路燈95盞,大大改善了生產生活環境,經過今年“三清一拆”行動,更是讓村里的環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生活在干凈整潔的環境中,村民們的心情越來越好,而最讓他們高興的是工作組帶來了脫貧的希望,讓他們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曙光。
西城仔村有223戶、753人,耕地1500多畝,其中坡地、旱地1000多畝,以前主要種植玉米,輔以小麥、谷子、紅薯等作物,基本靠天吃飯,產量低,收入少。駐村工作組結合該村的實際情況,結合當地土地特點,確定了發展小米和紅薯深加工產業。
“去年試種的一批小米,種了300畝,一共產了19萬斤,賣出去了9萬斤。通過小米品種的更迭,老百姓們認識到,種植以前的品種收入低,用現在新的產品,收入能夠增加。”據駐村工作組成員孫會峰介紹,這里以前種的小米產量低,沒有特色,后來他們從農科院訂購了最好的品種,因為谷子外皮是紅色的,所以叫紅谷,西城仔則是華北最大的紅谷種植村。
而紅薯的種植則是引進了不同的新品種。早種一批早熟品種,讓紅薯提前上市。晚熟的紅薯通過建立的紅薯窖,等紅薯銷售的季節過去后再上市,以錯峰銷售為老百姓們爭取最大的效益。
西城仔村的百畝紅薯地。 記者 李書軍\u00A0 攝
除此之外,駐村工作組根據當地的紅薯種植特色,借鑒武夷山巖茶、云南普洱茶、西湖龍井茶的制作工藝,開發出紅薯葉茶,舉行了“御葉坊”茶葉推廣發布活動,并獲得中國2017河北國際第七屆茶博會“消費者最喜歡的品牌”,市場反映良好,銷售順暢,去年為村民帶來10萬多元的收益。今年又利用當地野生酸棗葉開發了酸棗葉茶,豐富了茶葉品種,預計每年可增加收入5萬元以上。
“目前做的茶都是手工做的,一片一片搓,品質好,市場上都沒有賣的。老百姓們采一斤給5塊,搓一斤給10塊,人均一天可以做出來七八斤,做的快的可以做十幾斤。去年發工資的時候,兩個月的時間,有人可以掙到七八千。”孫會峰笑著說:“去年有外面的訂單,但是沒敢接,因為廠房沒蓋好,產量跟不上。”
為了更好地引導產業發展,該村組建了以種植、加工為主業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立足傳統種植優勢,主打綠色有機品牌,積極發展紅谷、紅薯種植,茶葉制作和小米加工等產業。去年全村紅薯種植150多畝,每畝增收1500元;紅皮谷子種植300畝,每畝增收近1600元。同時,新建了一座占地240平米、建筑面積480平米、日加工能力2000斤的小米加工廠,注冊了“行唐紅”商標。目前已開工建設,預計8月底完成,建成后可安排10多個就業崗位,每年可為村民和集體帶來80萬元收入。
村民正在炒制酸棗葉茶。 記者 李書軍 攝
村民劉向榮算了一筆賬,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租用村民的地,村民為合作社打工管理莊稼。合作社給村民每畝600元租金,500元管理費,這就有1100元/畝的收入。
“真不賴,去年合作社租了我家2畝地,因為地不強,一畝地給了500,他們統一管理,等收了以后直接給谷子,比以前強多了。”說起村里的合作社,64歲的劉二海很是滿足。
據介紹,西城仔村對貧困戶的種植實行集體扶持分戶管理,利用幫扶資金給各戶免費供種、免費灌溉,并統一收購和銷售,農產品銷售價格提高了10%,既幫助貧困戶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增加了收入。去年還利用扶貧資金為31個貧困戶在辰雨基業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投資入股,每年每戶分紅1200元以上,讓貧困戶通過產業增加了較為穩定的固定收益。
西城仔村內的街道。 記者 李書軍 攝
2016年初駐村時,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65戶425人,貧困發生率68%,被石家莊市確定為深度貧困村。截至2017年底,該村通過脫貧和建檔立卡“回頭看”重新識別,貧困戶剩余31戶54人(其中:一般貧困戶18戶39人,低保貧困戶12戶14人,五保貧困戶1戶1人),貧困發生率降為7.17%。
下一步,西城仔村將進行中心村建設,啟動“三區聯建”,即建設新型社區、農業產業園區、生態修復區(涵養區),讓村民住進樓房,村莊占地恢復為耕地,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新農村。利用庫區移民扶持資金40萬元修建的綜合茶廠項目已報批,待市水務局整體批復后即可動工,建成后可實現茶葉的標準化、品牌化生產,每年可為村民和集體增收30萬元。同時,他們將利用紅領巾水庫被批準建設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的機遇,建設旅游民宿,打造集垂釣、采摘、體驗、休閑為一體的農業休閑觀光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