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欄目組負責人一行來到大連市第二十高中,授予該校“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教學實驗基地”,同時現場錄制了由該校校長張啟超主講的高中生學習方法指導。這是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首次在大連的學校中設立基地學校。記者現場采訪了中央電視臺中學生頻道欄目負責人,了解到正是因為二十高中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新鮮有效做法,才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高效作業,老師跳進題海,學生跳出題海
據了解,以往,教輔材料過多過濫是導致高中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大連市教育局嚴格執行國家、遼寧省教輔材料征訂的有關要求,提倡一科一輔,規范有序推進高中教輔材料征訂工作。大連市第二十高中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完全取消了學生的教輔材料。
沒有教輔材料,學生做的練習題從哪來,如何鞏固課堂知識?校長張啟超告訴記者,學校以各備課組為單位,老師們分工合作,通過搜集和研究大量的輔導材料和網上題庫,篩選出典型題目,同時,結合自編的習題,以學案、練習卷等形式發給學生。由于每道習題都是精挑細選的,避免了無效作業、重復作業。相比傳統的布置作業形式,二十高中的這種做法,老師們課下花費的時間要多一倍甚至更多。
校長張啟超說:“這是老師跳進題海,學生跳出題海,學生的課業負擔大大減輕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減負’”。
以今年的高一歷史科目為例,一周兩節歷史課,學生的作業加起來算,選擇題不超過10道,解答題不超過2道,如此少的作業,在以前是無法想象的。該校一位高三老師介紹說,往年,高三學生總復習階段不做30套模擬卷,老師都覺得心里沒底,2013年畢業的高三學生,才做了8套模擬卷,但最終的成績不降反升,“這說明有效、高效的作業才是真正對學生有幫助的。”
二十高中還有個明文規定,若有30%以上的學生做不完教師布置的作業,下次學生有權不做這位教師所布置的作業,直到這位教師所布置的作業能達到相應標準。
“高效作業”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厭學、學習效率低下的問題。
自我管理,小組互助,不用揚鞭自奮蹄
二十高中提出“三自教育”:高一學生側重“自我教育”;高二學生側重“自我管理”;高三學生側重“自主發展”。
高二二班班主任馬驚宇在班級里推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全班47名學生,分成12個小組。上課時,課堂的教學活動都圍繞小組展開,比如,某個小組有一位同學化學很優秀,但如果他們小組的其他成員學習達不到要求,這個小組就評不上優秀。對于老師課上的小測驗和課下的作業,很多時候小組成員先互批,然后互相講解,成績好的同學給成績相對差的同學當“小老師”。由于自己的表現直接關系到小組榮譽,每個人都不愿意拖后腿,這成為學生們的一種向上的動力。
二十高中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很多學生住校,老師們下午4點半下班后,各個班級基本上都是學生自主管理。
學法指導,授之以漁
高中階段,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對此,二十高中調動全校教師的優勢資源,為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針對剛剛結束不久的高中期中考試,幾天前,張啟超校長為全校學生做了學習方法的講座。不少班主任讓班級里各學科狀元介紹自己的學習心得,有的高三班級更是打破年級界限,請高一的名師來指點迷津。今年教高一的數學老師劉煜宏、語文老師蔣振東就被好幾個高三班級邀請,為學生們點撥學習方法。
另外,學校不定期邀請優秀的畢業生回到學校,請他們把學習經歷講給同學們聽,激勵學弟學妹們,并把他們好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弟學妹們。
■本報記者 欒光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