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身后,是資助學生們贈送的愛心書法。
“如果我走了,把遺體捐出去,這也是我的最后一個心愿!弊诨璋怠ⅹM小的客廳一角,84歲的梁聲翕老人略顯吃力地說。
虛弱的身體讓她變得越發蒼老了,“現在很少下樓了,吃的、用的,都是給人家打電話,讓送上門來。歲數大了,想干啥也干不動了!
一盤青菜,一碗米粥,一個饅頭,每天花銷不超過10元。多少年來,三餐幾乎都是如此。
梁聲翕是河南師范大學的退休校醫,一生無兒無女,身患10多種重疾,生活極其儉樸,她對自己卻“摳門”到了極點,可是在社會公益事業上出手十分“闊綽”。
21年來,她省吃儉用,用微薄的退休金,累計向貧困學子、白內障患者等捐助30多萬元。她也是新鄉市慈善總會年齡最大的志愿者,她的樂善好施義舉在當地樹起了一道標桿。如今,“愛心奶奶”梁聲翕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公益達人”, 她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別人,但她最大的擔憂是,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到了干不下去的那天,誰來接班?
“一生吃的藥,多得能用火車皮拉”
花白的頭發、簡樸的衣著、慈祥的笑容,這是梁聲翕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這名年過八旬的老太太,在新鄉市河師大家屬院,幾乎每個人都知道她的故事。
她住在家屬院西北角一棟破舊的小樓里。
1月17日上午,推開二樓簡陋的木門,僅有42平方米的房間,墻壁微微泛黃,光線略顯暗淡,客廳及臥室里堆滿了各種物品,顯得非常狹小。
臥室的舊圓桌上堆滿了藥瓶,家里最值錢的就是老式冰箱和18英寸電視機了。
可老人的神情中沒有絲毫的抱怨和不適,她用幾十年未改的鄉音談起往事時感慨不已。
1933年10月,梁聲翕出生在信陽潢川的貧困農家,兄弟姊妹7個,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兩個妹妹,她排行老五!跋群筘舱哿巳齻,就剩下兄妹5個人!
“我的少年時代受戰亂之苦,不堪回首! 梁聲翕告訴鄭報融媒記者,15歲就離開家鄉,16歲參軍,次年考入衛校,并成為外科軍醫。1954年,梁聲翕從部隊轉業到四川省劍閣縣人民醫院,不久結了婚。5年后,她跟著丈夫去了北大荒。
然而,好景不長,1964年,她宮外孕大出血,做手術時子宮被摘除!斑@輩子不能有孩子了”。
出院后,她向愛人提出了離婚。就這樣,在北大荒干了5年后,懷著不能生育的遺憾,調回了老家信陽,在淮濱縣醫院上班。1973年調入河師大(當時叫新鄉師范學院)醫院,直到1990年退休。
“老人的一生經歷了太多波折和打擊!币皇煜に睦先苏f。自小體弱的她,一生也在飽受病痛的折磨。
1950年,流離到重慶的她不幸染上結核病,因當時醫療條件所限,未能及時確診治療,竟擴散到全身。后來,雖然基本治愈,不再有傳染性,但本就虛弱的身體因此雪上加霜。至今,每月仍有不少錢花在治病上。
“身體一直差,胃口也不好,曾經低燒連續10年,結核病已遍布全身,一生吃的藥,數不過來,多得能用火車皮拉!
長期病痛的折磨、不幸的婚姻、無兒無女的孤獨,讓她曾經多次因病命懸一線!坝泻枚啻挝叶疾〉没杳圆恍,是學校老師和醫生們悉心照顧,我才挺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