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名聞遐邇”的“性都”,據說可以摘掉那頂并不光彩的“黃帽子”了。消息來自近日當地公安領導在新聞發布會上的宣布:經過一年的專項治理,性都的涉黃問題“已得到較為徹底整治”,黃帽子就此可以“摘掉”了。同時還有以吸毒聞名的當地另一城市,也可摘下那頂“黑帽子”了。
黃帽子也好、黑帽子也罷,摘掉當是好事,足見整治之成效。沒有人懷疑公安整治之力度,也沒有人否認掃黃之成績,但問題是黃帽子、黑帽子的摘除,這件事該由誰說了算?這可是個不大不小的問題。此類帽子戴上去容易,摘下來恐怕也不是說摘就能摘的。
東莞“那些事兒”當年的影響可謂“四海”皆知,即便東窗事發這一年多里,舊聞不少,“新”聞不斷。產業轉型論拋出不久,又有人員轉移論之說,溢出效應如何倒是其次,媒體上回潮之說早已不絕于響。因此,就影響而言,這頂黃帽子的摘除,恐怕不在于打掉多少黃窩,趕走多少小姐,而是要取之于群眾的切身感覺、百姓的親身體驗,絕非當地公安機關可以一錘定音。所以在真正摘這頂帽子前,應該多聽聽民意,把發言權交給百姓,似乎更合適、更妥當。更何況,掃黃這件事,從來都是持久戰,階段性戰役勝利,是否具備常態化的戰果,這本身確實存疑,誰能保證一陣風過后,不會又是“風景舊曾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