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中,海爾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業績“答卷”。
據海爾集團副總裁、中國區首席市場官李華剛透露,2017年海爾集團全球收入達2419億元,同比增長20%。同時,集團全年利稅首次突破300億元,全球經營利潤的增長達到了41%。其中,高端品牌卡薩帝的表現尤為注目,收入增速超過40%。海外市場營業額占到了整個集團營業額的40%,預計2018年海外收入占比會達到50%以上。與這份優異的成績單相呼應的是,海爾在智慧家庭領域的先聲奪人。2018年1月初,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2018上,海爾帶來的一站式智慧成套解決方案,以開放生態圈為基礎,以物聯網為聯結,以智慧客廳、智慧廚房、智慧浴室等四大物理空間內的馨廚、魔鏡等“網器”為交互控制中心,將空氣、用水、美食、洗護、安全、健康、娛樂7大生態圈并聯起來,為用戶創造真實的智慧家庭場景。
在業界觀察人士看來,海爾此番布局是希望借此搶位物聯網,率先實現智慧家庭的“落地”。海爾家電產業集團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趙峰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展望智慧家庭的前景非常美好,除了人工智能、大數據,重要的是在這個行業中智慧家庭的引爆一定是基于開放、共創共贏的生態平臺。”
打“高端牌”搶占發展“新高地”
業績增速創近年來新高的同時,海爾的市場份額和產品競爭力也卓爾不群。
李華剛表示,在2017年中國市場增速放緩、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況下,海爾中國區的整體收入同比增長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產品市場份額高速增長,大家電的份額同比上升了1.2%;產品競爭力和行業口碑也都實現了雙雙增長。
中怡康數據顯示:海爾冰箱2017年市場占率提升3.4個百分點至31.83%,洗衣機的市場份額提升2.28個點至29.89%,空調市場份額提升0.52個百分點至11.02%。
申萬宏源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海爾各個業務條線市場份額均快速增長,在品牌、產品力上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2018年預計將繼續延續良好增長態勢。
“產品競爭力的增長體現在產品平均單價的上升,平均單價的上升不是因為原材料價格上升,也不是因為在原有的產品上就地漲價導致的,是通過結構性的調整導致的。”李華剛說道。
近年來,海爾在國內率先發布高端品牌,搶占高端先機。據青島海爾2017年三季報顯示,海爾旗下高端品牌卡薩帝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超過40%。
李華剛直言,高端品牌不會憑空而來,“我們的工藝標準是按照收購的日本三洋的技術品質來做的。收購GE為我們提供了更強大的品牌底蘊;收購新西蘭的斐雪派克,為我們提供了完善的品質保障。設計是融合各種高端設計一起打造的。更重要的是海爾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對中國老百姓的那份責任,我們把它融合在一起就是卡薩帝。”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作為耐用消費品,今年以來,整個家電行業的發展穩定性很強。“據清暉智庫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達1.8萬億元。從消費升級的進一步提升和股價的成長邏輯方面來看,家電板塊存在較大的投資機會,家電板塊的價值也日益凸顯出來,建議把握‘一線白馬’的估值切換機會。整體而言,整個家電行業今年以來在股價方面的表現較為活躍,基本令人滿意。市值方面的表現則為分化顯著,龍頭企業強者恒強。”
“智慧家庭”打造美好生活樣本
日前,國家領導人強調“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
在全民“美好生活”的愿景之下,海爾集團技術當先,為千家萬戶送來智慧家庭美好圖景。
在剛剛過去的CES2018上,海爾打造了智慧生活場景體驗區。在這里,讓一臺冰箱顛覆傳統廚房早已不再是神話。
來自上海的劉女士是海爾馨廚冰箱的擁躉,“這臺物聯網智能冰箱讓廚房充滿科技感,讓做飯變得樂趣無窮。”
實際上,馨廚冰箱是廚房大腦,與烤箱、油煙機等設備聯動,可通過掃描二維碼追溯食材來源,還可進行食材管理、菜譜導航。這樣,一臺小小的冰箱就將傳統意義的廚房顛覆。
“我們通過U+軟件平臺,支持海爾智慧家庭落地。”趙峰表示,U+智慧生活平臺開放的接口協議,可以讓不同品類、不同服務的家電接入到平臺中,實現互聯互通。而針對大多數家電被動智能的現狀,海爾通過引入AI技術,讓智慧生活平臺“擬人化”,能夠主動記憶、分析用戶使用習慣,不斷優化迭代解決方案,從而讓家電由被動適應用戶轉為主動服務用戶。
據了解,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在線用戶已經突破5000萬,每天產生4372億次在線交互數,以及超過80萬生態資源,交易額超過50億元。如今,海爾智慧家庭已經進入全國20余個社區,2018年還將進入全國100個社區,成為落地國家提出的“美好生活”的率先實踐者。
海爾的智慧家庭棋局遠不止于此,面對錯綜復雜的競爭格局,海爾希望搶占物聯網操作系統、智能家居標準的制高點。趙峰透露,海爾研發的物聯網家電操作系統UHomeOS,已納入國家“核高基”專項,“PC上有window系統,手機上有安卓、IOS系統,海爾2017年率先推進物聯網操作系統。”
家電產業觀察家梁振鵬分析認為,現代家電行業企業已經開始從傳統的家電產品向智能家居、智慧家庭領域轉型,“智能家居強調的是設備與人以及設備與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協作共享,在這個大的背景下,作為中國家電企業中產品線較為齊全的翹楚企業,統一的U+智能平臺有利于海爾進軍智能家庭、智能家居產業。”
全球化布局提速海外占比
除了對“智慧家庭”生活方案的探索,海爾國際化進程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據李華剛介紹, 2017年,海外營業額在海爾集團總體營業額中占比40%,2018年預計海外收入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長期以來,中國企業的“走出去”策略往往是以貼牌代工(OEM)為主。OEM雖能在短期內為企業帶來利潤,但其全球影響力也僅限于成為“加工車間”。在OEM之外,打造自主品牌同樣是企業立足全球的一大策略,而且與OEM方式帶來的有限影響力相比更具品牌競爭力。所以,看到未來發展趨勢的海爾在全球布局之初恰恰就選擇了自主創牌之路,以“中國品牌”為“中國制造”正名。
從品牌覆蓋度來看,海爾通過全球創牌布局,整合形成了海爾、卡薩帝、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 Fisher&Paykel、日本AQUA、統帥在內的“世界高端家電品牌集群”。以6大家電品牌的矩陣優勢,“海爾系”品牌已走進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近100%為自主品牌。
在研發布局方面,海爾在全球布局了10大研發中心,以及N個連接用戶的研發觸角,形成“10+N”研發布局,為智慧家庭全球落地提供了技術支撐及個性化定制基因,諸多顛覆性產品也誕生于此,比如海爾會洗澡的智能自清潔空調、卡薩帝雙子云裳洗衣機等影響到世界的原創產品。此外,海爾在全球有66個營銷中心,24個在海外。
趙峰同時表示,海爾在國際物聯網組織WIFI等聯盟有董事席位,參與制訂全球物聯網智慧家庭的標準。
梁振鵬表示,家電上下游產業鏈上處于末端的才是制造環節,其制造業產生的利潤非常有限,更多的利潤來自于服務、品牌,而這恰恰是海爾比較重視的。
家電產業專家、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表示,從企業收購和自主品牌創建等角度來看,海爾都是全球化布局較早的企業,“自主品牌的自主權更大,空間也就會更大,海爾現在的成績離不開國際化戰略的布局。”